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押题考点1:历代草本代表作
《神农本草经》 |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首创药物三品分类法 |
《新修本草》 |
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药典;首创图文对照法 |
《本草经集注》 |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
《本草纲目》 |
古本草收载药物最多 |
《纲目拾遗》 |
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
押题考点2:四气
四气 |
所示效用 |
|
治疗作用 |
不良作用 |
|
寒凉 |
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 |
伤阳助寒 |
温热 |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
伤阴助火 |
押题考点3:五味
辛味 |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 |
气虚阴亏者慎用 |
甘味 |
具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 |
湿阻食积、气滞者慎用 |
酸味 |
具有收敛固涩,生津、安蛔的作用 |
邪气未尽者慎用 |
苦味 |
具有能泄、能燥、能坚(坚阴)的作用 |
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慎用 |
咸味 |
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 |
略 |
淡味 |
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 |
阴虚津亏者慎用 |
押题考点4:气与味配合的原则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 |
举例 |
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
如辛温、辛凉、辛热 |
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 |
如五味子是温性的,味道有酸味、甘味 |
押题考点5: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 |
与病势相反,与病位相同 |
特点 |
升浮功效 |
涌吐、开窍、祛风散寒、升阳发表 |
向上向外 |
降沉功效 |
重镇安神、利水渗湿、消积导滞、潜阳息风、止咳平喘、降逆止呕、泻下清热、收敛固涩 |
下行向内 |
押题考点6:七情配伍
分类 |
含义 |
举例 |
效果 |
临床应用 |
单行 |
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 |
独参汤 |
— |
临床可据情酌选 |
相须 |
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
石膏配知母 |
增效 |
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 |
相使 |
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
黄芪配茯苓 |
||
相畏 |
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
半夏畏生姜 |
减毒 |
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 |
相杀 |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
生姜杀半夏 |
||
相恶 |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减低,甚至丧失 |
人参恶莱菔子 |
减效 |
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
相反 |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 |
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 |
增毒 |
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
押题考点7:组方原则
君药 |
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
臣药 |
直接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
佐药 |
佐助药:辅助君臣药物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
佐制药:消除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
|
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
使药 |
引经药、调和药 |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押题考点8: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
主产地 |
代表药材 |
川药 |
四川、西藏 |
金钱草、黄连、黄柏、附子、丹参、川贝母、天麻、川乌 |
广药 (南药) |
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 |
益智仁、阳春砂、巴戟天、槟榔蛤蚧、肉桂 |
云药 |
云南 |
三七、木香、茯苓、马钱子 |
贵药 |
贵州 |
天麻、天冬、杜仲 |
怀药 |
河南 |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
浙药 |
浙江 |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 |
关药 |
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
人参、细辛、龙胆、鹿茸、甘草麻黄、黄芪 |
北药 |
河北、山东、山西、内蒙中部 |
党参(山西),板蓝根(河北),金银花(山东) |
华南药 |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苏、赣、皖、闽等) |
枳壳(江西),木瓜(安徽),薄荷(江苏),泽泻(福建) |
西北药 |
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 (陕、甘、宁、青、新及内蒙古西部) |
当归(甘肃),枸杞子(宁夏) |
藏药 |
青藏高原 |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 |
押题考点9:药材的采收期
皮类 |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杜仲:环剥技术) |
根及根茎 |
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或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
花类 |
一般不宜在完全盛开后采收; |
特殊:花盛开时采收(菊花、西红花);由黄变红时采收(红花) |
|
果实种子 |
特殊:枳实、青皮(采收未成熟幼果) |
全草类 |
特殊:春季采收(绵茵陈);秋季采收(花茵陈) |
叶类 |
特殊:桑叶(秋冬时节采收) |
押题考点10: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方法 |
目的 |
代表药物 |
拣、洗 |
—— |
—— |
切片 |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 |
大黄、鸡血藤、木瓜 |
蒸、煮、烫 |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需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
①天麻、红参(蒸至透心); ②白芍(煮至透心); ③太子参(沸水中略烫) ④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
搓揉 |
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的目的。 |
玉竹、党参、三七 |
发汗 |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 |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
干燥 |
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 |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阴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 |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押题考点11: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方法 |
适用范围 |
特点 |
浸渍法 |
适用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 |
常温或温热(60~80℃);出膏率低 |
渗漉法 |
—— |
不断添加新鲜的提取溶剂,故消耗溶剂量大且耗时长 |
煎煮法 |
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 |
操作简便 |
回流提取法 |
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 |
|
连续回流提取法 |
采用索式提取器提取 |
|
水蒸气蒸馏法 |
适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 |
—— |
升华法 |
有升华性质的成分 |
举例: 樟木中樟脑,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
超声提取法 |
—— |
不破坏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并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 |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 |
押题考点12: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方法 |
缩写 |
应用 |
高分辨质谱 |
HR- MS |
确定化合物的精确分子组成 |
质谱 |
MS |
用于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信息 |
红外光谱 |
IR |
主要用于分子中官能团的确认并判断芳香取代的类型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UV- Vis |
主要用于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及判断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共轭体系 |
核磁共振谱 |
1H-NMR 13C-NMR |
提供分子中质子及碳原子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 |
押题考点13:生物碱的分类
生物碱类型 |
代表化合物 |
|
吡啶类生物碱 |
简单吡啶类 |
槟榔碱、槟榔次碱、烟碱、胡椒碱 |
双稠吡啶类 |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 |
|
莨菪烷类生物碱 |
莨菪碱、古柯碱 |
|
异喹啉类生物碱 |
简单异喹啉类 |
萨苏林 |
苄基异喹啉类 |
罂粟碱、去甲乌药碱、厚朴碱、蝙蝠葛碱、汉防己甲素 |
|
原小檗碱类 |
小檗碱、延胡索乙素 |
|
吗啡烷类 |
吗啡、可待因、青风藤碱 |
|
吲哚类生物碱 |
简单吲哚类 |
大青素B、靛苷 |
色胺吲哚类 |
吴茱萸碱 |
|
单萜吲哚类 |
利血平、士的宁 |
|
双萜吲哚类 |
长春碱、长春新碱 |
|
有机胺类生物碱 |
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
押题考点14: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中药 |
化学结构类型 |
质量控制成分 |
生理活性(毒性) |
苦参 |
双稠哌啶类 (有喹诺里西定结构) |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
消肿利尿、抗肿瘤、抗病原体等 |
山豆根 |
抗癌、抗肿瘤等 |
||
麻黄 |
有机胺类 |
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
—— |
黄连 |
异喹啉类 |
盐酸小檗碱 |
抗菌、抗病毒 |
延胡索 |
异喹啉类 |
延胡索乙素(四氢巴马汀) |
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
防己 |
异喹啉类 |
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 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 |
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镇痛、降压、抗肿瘤 |
川乌 |
双酯型生物碱(二萜类) |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 |
毒性较强,0.2mg即可中毒,2~4mg即可致人死亡 |
洋金花 |
莨菪烷类 |
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 |
阿托品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东莨菪碱还有镇静、麻醉作用 |
天仙子 |
莨菪烷类 |
莨菪碱、东莨菪碱 |
松弛平滑肌、升高眼压、调节麻痹 |
马钱子 |
吲哚类 |
士的宁、马钱子碱 |
毒性(士的宁是主要的有效成分,亦是有毒成分,成人用量5~10mg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 |
千里光 |
吡咯里西啶类 |
阿多尼弗林 |
千里光具有肝、肾毒性和胚胎毒性 |
雷公藤 |
倍半萜大环内酯类、精眯类 |
雷公藤甲素(二萜类) |
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 |
押题考点14:苷的分类
按苷键原子分类 |
代表化合物 |
|
氧苷 |
醇苷 |
红景天苷、毛茛苷、獐牙菜苦苷 |
酚苷 |
天麻苷、水杨苷 |
|
氰苷 |
苦杏仁苷 |
|
酯苷 |
山慈菇苷A |
|
吲哚苷 |
靛苷 |
|
硫苷 |
萝卜苷、芥子苷 |
|
氮苷 |
腺苷、鸟苷、巴豆苷 |
|
碳苷 |
牡荆素、芦荟苷 |
押题考点15:醌的分类
分类 |
代表化合物 |
|
苯醌 |
—— |
—— |
萘醌 |
—— |
紫草素、异紫草素 |
菲醌 |
邻菲醌 |
丹参醌I、丹参醌IIA、丹参醌IIB、隐丹参醌、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醌IIA |
对菲醌 |
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 |
|
蒽醌 |
单蒽核类 |
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茜草素、羟基茜草素 |
双蒽核类 |
番泻苷A(二蒽酮类)、山扁豆双醌(二蒽醌类) |
押题考点16 :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中药 |
结构分类 |
指标成分 |
大黄 |
蒽醌类 |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等总蒽醌 |
虎杖 |
大黄素、虎杖苷 |
|
何首乌 |
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
|
芦荟 |
芦荟苷 |
|
决明子 |
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
|
丹参 |
菲醌类 |
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酚酸B |
紫草 |
萘醌类 |
羟基蒽醌(以左旋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 |
押题考点17:香豆素的性质
性质 |
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多显蓝色荧光 |
呋喃香豆素内服或外涂可产生光化学毒性 |
|
代表药物 |
前胡、秦皮、补骨脂、肿节风 |
押题考点18:含香豆素类等常用中药
中药 |
化学结构类型 |
质量控制成分 |
生物活性 |
秦皮 |
简单香豆素类 |
秦皮甲素(七叶苷)、秦皮乙素(七叶内酯) |
对多种痢疾细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
前胡 |
吡喃香豆素类 |
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 |
—— |
肿节风 |
简单香豆素类 |
异嗪皮啶、迷迭香酸 |
香豆素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止痛和抗肿瘤活性 |
补骨脂 |
呋喃香豆素类 |
补骨脂素(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内酯) |
—— |
五味子 |
联苯环烯型木脂素 |
五味子醇甲 |
—— |
厚朴 |
木脂素类 |
厚朴酚、和厚朴酚 |
—— |
连翘 |
双环氧木脂素、木脂内酯 |
连翘苷、连翘酯苷A |
—— |
细辛 |
木脂素、挥发油 |
细辛脂素、挥发油、马兜铃酸I |
含有痕量的马兜铃酸I,有明显的肝肾毒性 |
押题考点19: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
适用结构 |
|
还原试验 |
盐酸-镁粉(锌粉)反应 |
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显橙红色至紫红色,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无该显色反应。异黄酮除少数例外,也不显色。 |
四氢硼钠(钾)反应 |
二氢黄酮类 |
|
金属盐类试剂的 络合反应 |
铝盐 |
3-OH、5-OH、邻二酚羟基 |
铅盐 |
3-OH、5-OH、邻二酚羟基 |
|
锆盐 |
3-或5-OH。5-OH加枸橼酸后显著褪色。 |
|
镁盐 |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显黄色至橙黄色乃至褐色。 |
|
氯化锶 |
邻二酚羟基 |
|
三氯化铁 |
酚羟基 |
|
硼酸显色反应 |
5-羟基黄酮、2'-羟基查耳酮 |
|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
二氢黄酮、黄酮醇、邻二酚羟基黄酮或3,4'-二羟基黄酮 |
押题考点20: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中药 |
化学结构类型 |
质量控制成分 |
特别注意 |
黄芩 |
黄酮类 |
黄芩苷 |
黄芩苷经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能够变绿的原因 |
葛根 |
异黄酮类 |
葛根素 |
①总异黄酮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②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 ③大豆素、大豆苷及葛根素均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症状。 |
银杏叶 |
黄酮、黄酮醇、黄酮醇苷、 双黄酮 |
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 |
要求总黄酮醇苷不少于0.4%,对照品采用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要求萜类内酯不少于0.25%,对照品采用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 |
槐花 |
黄酮醇类 |
总黄酮 芦丁 |
芦丁是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
陈皮 |
二氢黄酮类 |
橙皮苷 |
同芦丁 |
满山红 |
二氢黄酮类 |
杜鹃素 |
杜鹃素是祛痰成分,临床上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
押题考点21:萜的分类
分类 |
代表化合物 |
应用 |
|
单萜 |
无环单萜 |
香叶醇 |
香叶醇具有抗菌、驱虫作用 |
单环单萜 |
薄荷醇 |
薄荷醇具有弱的镇痛、止痒和局麻左右,亦有防腐、杀菌和清凉作用 |
|
双环单萜 |
龙脑 |
龙脑具有发汗、兴奋、镇痛及抗氧化的左右 |
|
环烯醚萜苷(栀子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鸡屎藤苷) |
①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颜色加深。如地黄及玄参等中药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因此而变成黑色。②环烯醚萜遇氨基酸并加热,产生蓝色沉淀。如与皮肤接触能使皮肤染色成蓝色。③环烯醚萜溶于冰醋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显蓝色。 |
||
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 |
|||
倍半萜 |
链状倍半萜 |
金合欢醇(法尼醇) |
—— |
单环倍半萜 |
青蒿素 |
具有过氧结构,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活性 |
|
双环倍半萜 |
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 |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
|
薁类(如莪术醇) |
具有抗肿瘤活性 |
||
三环倍半萜 |
环桉醇 |
有很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和抗白色念珠球菌作用 |
|
二萜 |
无环二萜 |
植物醇 |
—— |
单环二萜 |
维生素A |
—— |
|
双环二萜 |
穿心莲内酯 |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
|
银杏内酯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
||
三环二萜 |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内酯、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 |
雷公藤甲素对乳癌和胃癌细胞系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作用 |
|
四环二萜 |
甜菊苷 |
在医药、食品工业广泛应用。但近来甜菊苷有致癌作用的报道,美国及欧盟已禁用 |
押题考点22:含萜类化合物等常用中药
类型 |
中药 |
化学结构类型 |
质量控制成分 |
生物活性 |
萜类 |
穿心莲 |
二萜内酯及二萜内酯苷 |
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 |
穿心莲内酯为穿心莲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
青蒿 |
倍半萜、三萜 |
—— |
青蒿素是主要抗疟成分 |
|
龙胆 |
裂环环烯醚萜苷 |
龙胆苦苷 |
—— |
|
挥发油 |
薄荷 |
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 |
挥发油 |
①薄荷油的优劣主要依据其中薄荷醇(薄荷脑)含量的高低而定。②薄荷超量服用后不良反应主要可引起中枢麻痹。 |
莪术 |
倍半萜 |
—— |
莪术二酮对宫颈癌有较好的疗效作用 |
|
艾叶 |
单萜类及其衍生物、倍半萜及其衍生物、黄酮、三萜 |
桉油精(桉叶素) |
艾叶有抗菌作用 |
|
肉桂 |
—— |
桂皮醛、挥发油 |
肉桂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补体、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作用 |
押题考点23:皂苷的分类
分类 |
代表化合物 |
||
三萜皂苷 |
四环三萜 |
羊毛甾烷型 |
猪苓酸A |
达玛烷型 |
20(S)-原人参二醇 |
||
五环三萜 |
齐墩果烷型 |
齐墩果酸 |
|
乌苏烷型 |
乌苏酸 |
||
羽扇豆烷型 |
羽扇豆醇、白桦醇、白桦酸 |
||
甾体皂苷 |
螺旋甾烷醇型 |
菝葜皂苷元、剑麻皂苷元 |
|
异螺旋甾烷醇型 |
薯蓣皂苷元、沿阶草皂苷D |
||
呋甾烷醇型 |
蜘蛛抱蛋皂苷 |
||
变性螺旋甾烷醇型 |
燕麦皂苷B |
押题考点24:含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中药 |
主要成分 |
化学结构类型 |
指标成分 |
生物活性 |
|
人参 |
人参皂苷二醇型(A型) |
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和人参皂苷Rd等 |
达玛烷型 四环三萜 |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
—— |
人参皂苷三醇型(B型) |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和人参皂苷Rg1 |
达玛烷型 四环三萜 |
|||
齐墩果酸型(C型)
|
人参皂苷Ro等 |
齐墩果酸型 五环三萜 |
|||
三七 |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 |
达玛烷型 四环三萜 |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 |
—— |
|
甘草 |
甘草皂苷(甘草酸) |
齐墩果酸型 五环三萜 |
甘草酸、 甘草苷 |
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生物活性,临床上作为抗炎药使用,并用于治疗胃溃疡 |
|
黄芪 |
多种黄芪皂苷 黄芪甘IV(黄芪甲苷) |
四环三萜及 五环三萜苷类 |
黄芪甲苷 |
临床上主要用于心悸、黄疸等症 |
|
合欢皮 |
(-)-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
齐墩果酸型 五环三萜 |
同主要成分 |
养心安神,对精神刺激失眠疗效佳 |
|
商陆 |
商陆皂苷甲(商陆皂苷A) |
齐墩果酸型 五环三萜 |
商陆皂苷甲 |
利尿 |
|
柴胡 |
多种柴胡皂苷 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
齐墩果酸型 五环三萜 |
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
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惊厥、抗癫痫、保肝功效 |
|
麦冬 |
麦冬皂苷A、B、B'、C、C'、D、D' |
螺旋甾烷醇型 甾体皂苷 |
麦冬总皂苷 |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显著性的抗炎作用 |
|
知母 |
知母皂苷AIII、知母皂苷BV |
螺旋甾烷醇型 呋甾烷醇型 |
知母皂苷BII 芒果苷 |
—— |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