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精气学说

  2、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人体以()为中心

  A、五脏

  B、六腑

  C、五体

  D、九窍

  E、四肢

  3、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11

  A、因地制宜

  B、调整阴阳

  C、因时制宜

  D、治病求本

  E、扶正祛邪

  4、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不属于阳的功能的是

  A、静止

  B、推动

  C、温煦

  D、兴奋

  E、上升

  5、在中医领域中,下列属阴的功能是

  A、推动

  B、温煦

  C、兴奋

  D、滋润

  E、上升

  6、脉的形态属阴的是

  A、涩脉

  B、滑脉

  C、洪脉

  D、大脉

  E、浮脉

  7、“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了

  A、阴阳的消长平衡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对立制约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以上均包括

  8、量变过程是指

  A、阴阳的消长平衡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对立制约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以上均包括

  9、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10、按照五行相生关系,治疗肝火亢盛应配合

  A、泻肺热

  B、滋肾水

  C、泻脾气

  D、泻肝火

  E、清心火

  11、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肝

  B、肾

  C、心

  D、脾

  E、胃

  12、下列治法中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是

  A、培土生金

  B、金水相生

  C、滋水涵木

  D、益火补土

  E、培土制水

  13、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情志是

  A、恐

  B、喜

  C、思

  D、怒

  E、悲

  14、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在于

  A、肝

  B、肾

  C、心

  D、肺

  E、脾

  15、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

  A、天癸

  B、血液

  C、津液

  D、肾精

  E、肾气

  16、有“华盖”之称的为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8、被称为“娇脏”的脏腑为

  A、心

  B、脾

  C、肾

  D、肝

  E、肺

  19、其华在毛的是

  A、肝

  B、脾

  C、肺

  D、肾

  E、心

  20、心其华在

  A、发

  B、唇

  C、毛

  D、面

  E、爪

  21、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核心是

  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促进脾肾运化

  D、促进生殖

  E、促进津血运行

  22、有“水谷之海”之称的是

  A、三焦

  B、小肠

  C、大肠

  D、胆

  E、胃

  23、与肾相表里的脏腑是

  A、脾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胃

  24、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脾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胃

  25、李时珍提出的“元神之府”是指

  A、目

  B、心

  C、头

  D、脑

  E、脉

  26、“太仓”指的是

  A、小肠

  B、大肠

  C、胃

  D、膀胱

  E、三焦

  27、具有泌别清浊生理功能的是

  A、小肠

  B、大肠

  C、胃

  D、膀胱

  E、三焦

  28、临床上治疗血行不畅,如血瘀时,常分别配合行气药或补气药,体现了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生气

  E、血能载气

  29、使内脏维持于固有位置而不下垂是依赖于气的

  A、固摄作用

  B、气化作用

  C、防御作用

  D、推动作用

  E、温煦作用

  30、贯心脉而推动血液循行的气是

  A、宗气

  B、营气

  C、元气

  D、肾气

  E、卫气

  3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32、头痛在额部,病变多在

  A、少阳经

  B、少阴经

  C、厥阴经

  D、阳明经

  E、太阳经

  33、循行于躯干正中线的经脉是

  A、任脉

  B、冲脉

  C、足太阴脾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阳明胃经

  34、经络在躯干部分的分布规律,足三阳经的阳明经行于

  A、上肢

  B、背面

  C、头面

  D、手足

  E、胸腹

  35、下列不属于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的是

  A、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

  B、手少阴经与手少阳经

  C、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D、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经

  E、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36、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

  B、稳定性

  C、全面性

  D、普遍性

  E、复杂性

  37、在养生防病时,对阳盛体质的宜忌是

  A、宜塞忌通

  B、宜凉忌热

  C、宜平忌消

  D、宜泻忌补

  E、宜温忌寒

  38、不易感受外邪,平时很少生病的体质为

  A、阴虚质

  B、偏阴质

  C、阳虚质

  D、偏阳质

  E、阴阳平和质

  39、下列不属于六淫之邪的是

  A、风邪

  B、疠气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40、六淫中,常挟湿邪的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41、出现干咳少痰,痰液胶粘难咳是由于感受了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

  42、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43、好发为痈肿疮疡的六淫为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44、火热邪气致病除有高热症状外往往还伴有口渴喜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等症状,这是因为

  A、火热之邪其性炎上

  B、火热之邪易生风动血

  C、火热之邪最易耗伤人体津液

  D、火热之邪易发肿疡

  E、火热之邪易伤肺脏

  45、易致肝风内动的邪气是

  A、风邪

  B、火热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46、因恐惧过度而出现二便失禁,摄纳不住的表现是

  A、气上的症状

  B、气下的症状

  C、气乱的症状

  D、气结的症状

  E、气消的症状

  47、突然受惊后出现精神不安,惊慌失措的表现为

  A、气上的症状

  B、气下的症状

  C、气乱的症状

  D、气结的症状

  E、气消的症状

  48、梅核气为痰气凝结于

  A、经络

  B、咽喉

  C、筋骨

  D、胸肋

  E、胸膈

  49、“至虚有盛候”是说明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50、“寒者热之”是治疗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寒实证

  D、虚寒证

  E、寒热夹杂证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中医的整体观念包括: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功能活动。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治疗总则是扶正祛邪(第3章的内容)。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一般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器质方面的皆属于阴。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于医学领域,即将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物质方面的皆属于阴。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以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阴阳互用,即阴阳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体现为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过程。即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阴阳的消长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量变形式。消,即减少、消耗;长,即增多、增加。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五行相生关系的掌握。

  五行相生规律是:木-火-土-金-水,土能生金,故土和金属母子关系。所以本题答案为B。其余为相克关系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泻子: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

  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而见肝病实证时,其治疗则可兼用泻心之法,肝木是母,心火是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

  1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内经》:“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肺属金,而火克金,则火为金的“所不胜”,而心属火,所以心为肺的“所不胜”。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土和水之间为相克关系。培土制水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是以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的病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溢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其余选项为五行相生关系。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五行为:木火土金水;

  对应的情志为:怒喜思悲恐。

  所以属于水的情志为恐。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腰为肾之府。肾在脏腑系统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脏器,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肾藏先天之精,其携带遗传物质,促进入体胚胎发育,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所以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肾精。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诸脏腑中,肺位最高,故称“华盖”。

  1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肺其华在毛、心其华在面、脾其华在唇、肾其华在发、肝其华在爪。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其华在毛、心其华在面、脾其华在唇、肾其华在发、肝其华在爪。

  2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认识。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中心环节是调畅全身气机。肝主疏泄功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所以本题答案选B。

  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故本题答案选E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和肾直接相通,二者又有经脉相互络属,故膀胱与肾相为表里。

  2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以及记忆力等,都由脑的功能活动所主管,故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

  2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2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肠的生理功能。包括: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此外,也要掌握其他六腑的生理功能。

  2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气能行血

  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临床治疗血行不畅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理气(行气)或补气等药物。

  2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于精、血、津液等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以及维护脏腑器官各自位置的相对稳定等作用。

  3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宗气的生理功能: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故本题答案选A

  3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阳经在四肢分布规律的掌握。

  阳经口诀是:明少太(明家少奶奶)。即分布于前缘、中线、后缘的分别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 经。

  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阳明经在前缘,少阳经在中线,太阳经在后缘。故本题答案选A

  3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解题技巧是:头痛即病变位于头面部位,而头面部位只有阳经的分布,没有阴经的分布,所以排除BC。

  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

  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

  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故本题答案选D

  3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奇经 共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此八条经脉同十二经脉的循行有所不同,虽然大部分自下而上纵行,但也有横行者(如带脉)和循行于躯干正中线者(如督脉、任脉),故称其为“别道奇行”。故本题答案选A

  3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躯干部位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是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躯干部位

  手三阳:肩胛部;

  手三阴:从腋下走出

  足三阳:阳明经:前(胸腹)

  少阳经;侧面

  太阳经;后(背面)

  足三阴:腹面。

  35、

  【正确答案】 B

  3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后天因素影响体质的认识。

  体质得养于后天,后天各种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年龄变化、疾病损害、针药治疗等均可对体质形成影响,使体质具有可变性。

  3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对于不同倾向的体质,还应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方面的宜忌,如阴盛体质宜温忌寒,阳盛体质宜凉忌热。

  3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阴阳平和质:具有这种体质特征的人,不易感受外邪,平素患病较少,即使患病,易于治愈,康复亦快,有时可不药而愈,易获长寿。

  3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痰饮、瘀血等。B项不属于六淫之邪,与六淫是并列关系,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4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暑多挟湿 夏季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致病,多挟湿邪,即暑邪湿邪合而致病。其临床表现是除发热、心烦、口渴外,还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溏泄或不爽等湿邪致病症状。

  4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所以既不耐干温,更不耐干燥。若湿盛则生痰停饮,燥盛则津伤,肺又主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4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所以既不耐寒温,更不耐干燥。

  肺主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4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主燥动而向上,火热之性,亦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又因其主动而炎上,故火热伤人则常见神明扰乱,表现为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

  2.火易伤津耗气

  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使人体津液耗伤。故火热邪气致病,除见高热之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伤阴亏征象。此外,还认为火热亢盛,极易损伤正气,而使全身功能减弱。所以又有“壮火食气”之说。“壮火”,这里指火热邪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燔灼肝经,耗伤阴津,使筋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运动失调,引起“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此外,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逸出脉外,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等。

  4.火热易发肿疡

  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则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其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4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主燥动而向上,火热之性,亦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又因其主动而炎上,故火热伤人则常见神明扰乱,表现为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

  2.火易伤津耗气

  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使人体津液耗伤。故火热邪气致病,除见高热之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伤阴亏征象。此外,还认为火热亢盛,极易损伤正气,而使全身功能减弱。所以又有“壮火食气”之说。“壮火”,这里指火热邪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燔灼肝经,耗伤阴津,使筋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运动失调,引起“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此外,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逸出脉外,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等。

  4.火热易发肿疡

  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则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其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4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燔灼肝经,耗伤阴津,使筋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运动失调,引起“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

  4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因恐而伤及肾气,肾气不固,可见二便失禁,摄纳不住;或恐惧不解,肾精不固,而发生骨酸痉厥、遗精等病症。

  4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表现为精神不安,惊慌失措,或遇事犹豫不决等。

  4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若痰与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症。

  4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如因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可导致真实假虚的现象,称为“大实有羸状”;

  因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可导致真虚假实的现象,称为“至虚有盛候”。

  5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

  阳盛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

  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若其相对一方出现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